亞錦賽開打,這次奧運,棒球再度受到矚目,1992年棒球成為奧運正式比賽項目,那次台灣獲得銀牌,2008年北京奧運後,棒球項目取消。缺席兩屆後,確定在2020東京奧運再度回歸!

 

棒球是台灣的國球,但是這麼多種球類,為什麼只有棒球是國球呢?我們回顧歷史的軌跡,帶你進入台灣人團結一心的光榮時刻,屬於台灣的精彩風貌。

 

台灣的棒球燃點

 

一顆小石子,一根竹竿就開始揮起棒來,來自台東偏遠地區,一個沒有經費,沒有鞋穿,吃苦出身的紅葉少棒:「教練怎麼打我,怎麼吃苦都沒關係,別說是去台北比賽,能搭公車就很舒服了。」這些在貧困環境中克難成軍的孩子們,想都沒想過,自己即將掀開台灣棒球歷史的篇章。

 

遠遠從入口就聽得見球場的歡聲雷動,球員身上沾了飛揚的紅土,小小的場地擠了兩三萬人觀看,有的爬到了樹上,有的在場邊屏息,壘包上察言觀色的跑者,全神貫注的打者,每一球、每次揮棒,就像指揮家指揮著觀眾的鼻息,資源匱乏的台東小將,卻贏了訪台的日本少棒冠軍,讓棒球就像是一根火柴,點燃全民的熱血,掀起棒球熱潮。

 

1968年,街道上車子寥寥無幾,不見幾個人行走在街上,原來,家家戶戶都圍在電視機前,看一群小小身軀的紅葉少棒打擊跑壘,當時只要有棒球轉播,街上如同防空演習,電視的轉播讓棒球成了全民運動,與其說看球賽,更像是因為國際情勢造成內心的匱乏,在棒球的榮耀裡找到希望。

 

一切歸因於殖民歷史,19063月,日治時期日本人引進了「野球」,在台北誕生了第一支棒球隊,叫做「台灣總督府中學校棒球隊」。而後1921年組成第一隻全部由原住民組成的棒球隊,阿美族的「高砂棒球隊」,日文「高砂」,原意是美麗風景,也是台灣的代名詞。

 

熱度持續延燒

 

而後金龍少棒隊到美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比賽,連當時政府口號「莊敬自強,處變不驚」,也套用在賽事上,從落後的局面轉為贏面。

 

這一次,金龍少棒拿下冠軍凱旋歸國,整條台北南京東路擠得水瀉不通,行進中的吉普車,一台載一個小國手,路上所有公共運輸都停駛,警察得雙手推擠,才能讓出一條道路讓車子通過……民眾在樓頂掛上從四樓高的鞭炮一路轟聲雷動,有人在道路上好奇望著,有爬到頂樓一睹小國手的面貌,甚至有一群人從陽台掉了下來卻沒事,因為底下也都是人,滿街的鞭炮除了慶祝,更放出舉國歡騰的民族精神。

 

這雖然只是屬於小朋友的棒球賽,卻是台灣得到的第一個世界冠軍,從廣播傳來冠軍的消息,凌晨三點多全台鞭炮聲大作,棒球讓二戰後物資匱乏的年代獲得精神寄託,鼓舞士氣,家家戶戶深夜凌晨,犧牲睡眠守著電視。當時戒嚴時期出國並不容易,比賽成為了少數出國的通路,在威廉波特世界少棒比賽一舉得冠,領了冠軍頭銜的他們,當時還受到蔣公招見。

 

嘉農奠定台灣棒球基礎

少棒後的嘉農傳奇,則是奠定台灣了棒球的基礎。甚至在棒球中不分族群,共同奮戰不放棄的精神價值,讓魏德聖拍了一部「KANO」。擁有能與日本殖民者在球場上平起平坐的機會,更別說打進日本甲子園,用比數在日本人面前揚眉吐氣。

 

進入甲子園,得先經過全日本至少 4 千多支球隊的淘汰賽,終於剩 55 隊進入甲子園比賽,卻得在初賽再刷掉一半,在這競爭激烈的賽事裡,當時跨越了種族藩籬,不分族群的「三族共和」,以原住民跑得快、漢人擅長打擊、日本人防守優異,組成的雞尾酒球隊,一路打敗台灣強勁隊伍,代表台灣出賽。當年台灣的高校棒球冠軍全由北部的學校壟斷,會有人笑說:「冠軍錦旗不過濁水溪」,沒想到嘉農卻打破這個魔咒,代表台灣出賽!最後得到亞軍,當時嘉農打進甲子園決賽,是連日本人都瘋狂的大新聞。

 

在三級棒球(少棒、青少棒、青棒)一路培養下,造就許多優秀選手,打下後來台灣能在世界棒球舞台一爭長短的基礎。1990年台灣棒球史上第一季職棒聯賽開打,味全、統一、三商、兄弟等四個企業本著熱愛棒球的心,成為第一批投身職棒的球團。

 

職棒熱潮持續數年,直到職棒簽賭進入黑暗期,球迷因為失望,看球人數銳減,球團進入經營危機,部分球團解散。

 

後來兩大聯盟合併,在2003年開啟棒球新紀元,合併隔年重返奧運,以及旅美選手的返台加入職棒,和經典賽讓台灣的職棒開始復甦,這時球迷的結構也從上班族及中年人,漸漸加入年輕人及女性。現在,台灣優異的成棒選手有三條出路,包括家鄉的中華職棒,更具挑戰的日本職棒,還有最高棒球殿堂的美國MLB

 

在棒球凝聚力強的時候,球場上的每個人,都是台灣人心中的民族英雄,棒球已不只是一場運動,更是民族光榮的頭銜。棒球之所以是國球,是因為交織了社會變遷的歷史,還有心靈的寄託。

 

現在,棒球再度回歸奧運項目,12強即將在11/2開打,前兩名能進入奧運,接下來,讓我們一起關注奧運賽事,翻轉台灣!

 

進場加油穿搭 立即逛